华为再增资58亿,任正非持股降至0.52%,华为工会委员会持股99.48%。这家不上市的公司,通过独特的员工持股模式,让15万员工中的8万人成为公司股东,凝聚成一支战斗力惊人的科技军团。
2025年8月,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,注册资本从580.78亿元增至638.86亿元,增幅达10%。这是华为连续第三年进行增资扩股。与此同时,华为的股权结构再次悄然变化:华为工会委员会持股比例从99.42%微升至99.48%,而创始人任正非的个人持股比例则从0.58%降至0.52%。
多年来,华为通过不断稀释创始人股份,让更多员工分享公司发展红利,构建了被誉为“华为最强大秘密武器”的股权激励体系。
01 三载增资,战略布局未来
天眼查公开信息显示,2025年8月15日,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多项工商变更登记。其中,公司注册资本增加58亿元,达到638.86亿元人民币;公司章程备案日期也由2024年8月2日更新为2025年6月20日,预示着华为正在为未来的战略发展调整治理结构。
这次增资并非孤立事件。此前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在2024年8月和2023年8月也曾增加认缴出资额,两次分别增加666014万元和312945万元。华为的注册资本变化,是一部浓缩的“科技巨头成长史”。从2006年注册资本仅100万元,到2025年的638.86亿元,华为通过持续增资扩股,实现了从通信设备“追随者”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华丽转身。
02 股权演变,员工成为企业主人
华为此次变更后,股东出资额和持股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。工会委员会出资额大增58亿元,任正非个人出资额保持33519万元不变,但由于总股本的扩大,他的持股比例被稀释,从0.58%下调至0.52%,这延续了华为“工会主导+创始人核心”的稳定模式。华为的股权架构设计巧妙解决了控制权与收益权分离的难题。虽然任正非只持有少量股份,但通过公司章程规定和工会委托授权,实现了对公司的有效控制。
03 员工资本主义,华为的成功基因
华为人的长期艰苦奋斗创造了华为奇迹。然而,支撑华为人长期艰苦奋斗以实现梦想的机制是什么?很多人说是因为任正非分钱分得好。针对华为的分钱机制,任正非本人曾经做过一个恰当的比喻:作为高科技公司,财富应在每个人的脑袋里。所以,华为按照大家脑袋里的重量,每人分一点股份。这种分钱模式使得华为能够最大化发挥组织力量、最大化达成企业利益,任老板称这种模式为:员工资本主义。
员工资本主义是一种企业治理与激励模式,其核心在于通过覆盖广泛员工的持股计划,使劳动者同时成为企业资本的所有者,实现劳资利益深度融合。区别于西方以大股东为核心、股权高度集中的“大股东资本主义”,该模式强调所有权的相对分散与均衡,避免了一般独大或极少数人占据主导的局面
与此同时,员工资本主义又依据贡献和价值创造建立差异化的分配机制,能够在整体公平的基础上合理拉开激励差距,实现“共享但不平均”。这一结构既强化了组织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,也保持了足够的激励强度,推动企业与员工形成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、长期发展的命运共同体。
04 知识资本化,理论与实践的创新
员工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企业治理与激励模式,其核心在于通过广泛的员工持股实现劳资利益一体化,而这一制度在华为体系中得以实践,正是依托于其独创的“知识资本化”理论。该理论为华为的股权分配制度提供了核心的理论支撑和制度合法性,也成为其区别于其他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根本特征。
《华为基本法》规定价值创造的四大要素是劳动、知识、企业家和资本。这里的“劳动”主要是指简单劳动,高级、复杂且有创造性的劳动被归入知识的范畴。“知识”和“企业家”的劳动都属于创新劳动(智力劳动)。那么,华为如何让劳动、知识和企业家参与到价值分配中?他们采取了将其资本化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分配。
智力资本(知识和企业家)是华为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,华为通过知识资本化、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资本化方式,使智力资本真正成为华为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。知识资本化,即以资本为存在形式,把知识转化为公司的资本,并通过资本的不断增值,来实现知识的增值。
05 激励体系,九大机制保障成功
华为探索出了九大股权激励机制安排,真正贯彻和落实以奋斗者为本的激励体系,让华为铁军真正做到了力出一孔,有命必达,战无不胜。
1. 虚拟股票发行机制:不吝奖励,形成命运共同体。2001年,华为将原来的内部股改造成虚拟股票,每股定价1元。为了激励员工,和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,华为的股权激励总量为全世界最大,任正非将约99%的股权分给了员工。
2. 员工配股机制:给火车头加满油,让新人老人都有钱可分。华为配股遵循四大原则:普遍持股原则、给“火车头”加满油、给高层多配股、不让“雷锋”吃亏。
3. 虚拟股票定价机制:低价到底,让利员工。华为的虚拟股票定价原则是低估股权的价格,让员工以尽量低的成本成为公司的股东。
4. 资金解决机制:让你有钱购股。华为想方设法解决员工的资金问题,比如先发年终奖和分红抵扣,促成商业银行统一贷款、员工互助借款等方法。
5. 年度分红机制:赚多少分多少,明年继续拼。每年分红季,华为员工的人均分红超百万元的新闻都会引发社会关注。华为之所以能做到高分红,本质是知识资本化的实现要求。
6. 虚拟股票退出机制:离职必回购。华为股权激励制度始终都贯彻离职要回购的原则。这样可以保证员工的身份与股东身份始终保持一致。
7. 虚拟股票保留机制:解决中年危机,45岁荣退安享分红。华为早有一套合理的内部退休保留虚拟股票制度,用以保证长期奋斗者能够长期分享华为成长的收益。
8. 公司治理机制:做好分钱和分权。普遍员工持股制度决定了华为采取集体领导与管理的制度。
9. 股权文化机制:梦想、诚信、沟通。
06 TUP计划,五年轮回激发活力
华为的股权激励到现在至少经历了10轮以上的优化,总计实施了4次大型股权激励计划,最终形成了一套激励性最强、可操作性最好、成本最低的股权激励方案——那就是TUP股权激励方案。
TUP激励方案,又叫时间单位计划激励方案。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设置一个5年的激励期,在这个周期内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。假如2022年给你TUP的授予资格,配了10000个单位,虚拟面值假设是5元,则:
2022年:没有分红权;
2023年:获取10000×1/3分红权;
2024年:获取10000×2/3分红权;
2025年:获取10000×100%分红权;
2026年:获取10000×100%分红权,同时进行增值结算(按2026年每股净资产计算)
第五年的分红结算之后,华为会对这10000个TUP单位进行权益清零。
在TUP模式下,解决了华为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创始团队的部分人员躺在华为股票的利益上混日子,甚至不自觉地阻碍企业发展而采取的五年期轮回式股权激励模式。
07 真金白银,员工获得实实在在收益
股权激励之所以能激发员工奋斗精神,是因为员工真的获得了丰厚回报。华为持股员工具有双重身份,既是公司员工又是公司股东,因此有工资收入和股权收入。股权收益在华为高层员工中占收入的比重较大。有案例显示,在年收入百万的员工中,工资只占10%,近80%的收入是股权的分红收入。
历史数据显示,华为内部股曾在多年间保持25%–50%的年收益率,远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甚至许多理财产品。2022年,华为就曾豪派红包500亿元给员工分红。当时预计每股1.58元,根据2020年年报,华为总股本约为340亿股,据此计算,华为拿出超500亿元给员工分红。
华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12万人,人均分到超40万元。加上分红,少部分员工薪酬超百万。
08 获取分享制,华为管理哲学的精髓
在管理机制方面,华为采用了一种相对于“授予制”而言的合伙人制度,并取名为“获取分享制”。任正非高度评价了“获取分享制”的效果:“这两年人力资源贡献很大,提出来一个‘获取分享制’。你赚到钱,交一点给我,你才能分享,你赚不到钱活该饿肚子。获取分享制一出现,这两年利润增长很快,大家的积极性和干劲也起来了。”
“获取分享制”的高级表现形式为:通过让员工持有股票,使员工享有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分享机制,以及拥有经营决策权的参与机制。
任正非说:“我们强调项目奖、过程奖、及时奖。比如应有50%幅度的过程奖在年终前发完,没有发完的,到年终就不发了,不给你了,这样逼各部门得及时奖。”
华为在这种合伙人制度下,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对公司的贡献深度捆绑在一起,员工可以从自己创造的价值中获得更多物质奖励,他们创造的价值越大,获得的奖励就会越多,这种直接奖励的激励效果非常明显。
09 股权激励对中小企业的借鉴价值
华为的经验虽难以完全复制,但其中的核心逻辑与操作方法,可为中小企业提供重要参考。
中小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,可通过“业绩挂钩增发”激活激励效果。以“1000万股股本、1元/股股价”为例:第一期授予300万股后,每年根据公司经营情况与激励对象业绩完成度增发——若当年业绩完成120%,某激励对象原持股50万股,可增发100万股给优秀员工,股本变为1100万股。此时,未获增发的员工持股比例从50/1000降至50/1100,而获30万股增发的员工,持股从50万股增至80万股。这种机制既督促员工持续奋斗,又通过股份增量实现有效激励。
10 员工资本主义的全球影响与启示
华为的员工资本主义模式对全球科技企业都有启示意义。特别是在AI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人才争夺战成为科技巨头竞争的核心。
华为通过员工持股计划,让数万名员工成为公司共同所有者,这一机制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深度绑定。它不仅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回报,更构建了“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”的组织共同体。例如,在面临外部技术封锁的艰难时期,这种共同体文化激发了强大的组织韧性与创新活力,核心人才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这表明,单纯的金钱激励并不能真正留住人才。华为的员工资本主义模式之所以成功,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激励,更是一种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主人的机制。
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,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,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产业升级,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。
结语:
华为的注册资本在2023年8月、2024年8月和2025年8月连续三年增长。每次增资都意味着更多员工成为公司发展的受益者,每次股权稀释都代表着更多奋斗者将被纳入共享价值的网络。
员工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是简单分钱,而是构建一套让劳动者、创造者获得回报的制度体系。它不断稀释的是股份比例,不断增加的却是组织活力。
正如任正非所说:“现在虽是冬天,但是春天很快就会到来。”在这个春天里,不仅是任正非和华为高管,更是数以万计的华为员工,都能分享到华为成长带来的阳光和收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