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2月21日,石头科技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交易,开盘后股价一路飙升,发行价每股271.12元,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纪录;首发当日便以84.46%的涨幅收盘,总市值达到333.4亿元,成为科创板股价最高的个股。这是一块疯狂的石头,从诞生到上市,它只用了5年半时间,而且市值还那么高,这其中原因有很多,但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它很好的利用了股权这一把利器,成功做到对外股权换资源,对内股权换人心,为公司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2014年7月,昌敬创立了北京石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。公司成立时虽然只有5个人,但是背景都十分强大。COO毛国华是昌敬之前在微软的同事,CTO吴震则是毛国华在微软的同事,产品经理万云鹏是十年的华为金牌项目经理,丁迪则是一位著名的股权投资者。公司业务是研发智能扫地机器人。经过约2个月的刻苦攻坚,创始团队研发出一种可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领域的算法,并在9月中旬向投资人进行展示,这也成功吸引到了小米生态链投资人的注意。于是在2015年,由小米公司控制的天津金米向石头科技进行增资入股;2016年3月,顺为也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入股公司;截止上市前,天津金米占股11.83%,顺为占股1%,石头科技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小米生态链家族的一员。在小米生态链这一背景的加持下,石头科技开启了它的疯狂之旅:(1)2016年9月,公司推出小米定制品牌“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”,三个月便为公司创造了近2亿元的收入。(2)2017年9月,又推出的自有品牌“石头智能扫地机器人”,全年收入达11.19亿元,从亿元到十亿元,仅花了一年时间。(3)2018年,收入达突破30亿元,同年,实现利润3.08亿元。(5)2019年,公司申报科创板上市,并在2020年2月正式科创板挂牌,市值达300亿元。
(石头科技2017年—2019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)不可否认,小米资本的加入给石头科技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利好,一个是资本的背书效应;另一个是运营发展资金和供应链的支持。天津金米在2015年入股石头科技后,高榕、启明、GIC等资本就在次年加入成为石头科技的股东。而此时,石头科技的第一款产品还未上市,足以说明小米系资本的“带货”能力。另一方面,小米渠道巨大的流量和曝光效应以及强大的供应链网络,可以说为石头科技的增长铺了一条很好的路。供应链方面,小米为石头科技引入了强力的高质量供应商欣旺达、Nidec、夏普等,为第一款爆品的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销售方面,石头科技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代小米加工的产品,由小米对外销售,这款产品贡献了报告期超过一半的收入。因此在小米生态链2016秋季沟通会上,石头科技CEO昌敬直言:“没有小米生态链的支持,我们也走不到今天”。除了外部使用股权换取资源让公司发展壮大,石头科技对内也实施股权激励,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而奋斗。
创始人团队方面,除创始人昌敬直接持股外,还有四名高层直接持股,即之前我们说到的毛国华、吴震、万云鹏,以及之后加入公司的前华为TMG专家组组长张志淳,分别直接持有245万股、158股、71万股、71万股,按发行价折合市值分别为16亿元、10亿元、4.7亿元、4.7亿元。这四名高层合计持股545万股,市值约35.4亿元。除了创始人团队,2015年公司通过设立石头时代员工持股平台,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。如今,石头时代共有60名骨干员工参与,持有石头科技500万股,按照发行价折合市值13亿元。除副总经理毛国华持有60.07%的权益,其余59名骨干员工持有的39.93%权益,市值5亿元,人均市值为847万元。股权激励,力出一孔,利出一孔,让公司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,员工也可以享受到奋斗的果实。回到文章的开头,为何说石头科技是块疯狂的石头呢?1990年成立的美国irobot家用机器人公司,现在的市值只有79亿元;1998年成立于苏州的科沃斯,直到2018年才上市,目前市值130亿元左右。
因此,石头科技证明了,对于企业而言,利用好股权这把利器,对外换资源,对内换人心,实现弯道超车并不是梦。